|
寄沂孫 / 作者:劉克莊 |
帝失遺珠不知處,離朱象罔遍咨詢。
彼皆宗此于方外,汝獨問之于水濱。
求我聲音難見佛,得吾骨髓別無人。
即今牛驥嗟同皂,天網何時罩鳳麟。
|
|
寄沂孫解釋: 《寄沂孫》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動蕩和政治腐敗的憂慮,并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帝失遺珠不知處,離朱象罔遍咨詢。
彼皆宗此于方外,汝獨問之于水濱。
求我聲音難見佛,得吾骨髓別無人。
即今牛驥嗟同皂,天網何時罩鳳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寄托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政治的擔憂和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詩中提到的"帝失遺珠"指的是皇帝失去了重要的珍貴之物,卻不知其所在之處,象征著國家的遺失和無知。"離朱象罔遍咨詢"表示即便是像朱子(宋代著名學者)那樣的智者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反映了時局的混亂和困惑。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一種對于政治現狀的不滿。"彼皆宗此于方外"意味著其他人都將這個問題看作是超出塵世的事情,而只有作者一個人在水濱處提出了疑問,強調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然后,詩中表達了作者在這個時代中的無奈。"求我聲音難見佛,得吾骨髓別無人"意味著即使作者呼吁,他的聲音也很難得到重視,沒有人能理解他內心的真實感受。
最后兩句"即今牛驥嗟同皂,天網何時罩鳳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牛驥和皂馬都是普通的馬匹,而鳳麟則是神話中的神獸,天網是捉拿罪犯的象征。這里象征著普通人渴望有真正的英才得到重用,以改變當時政治腐敗的現狀。
總的來說,劉克莊通過《寄沂孫》這首詩詞,表達了對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狀況的憂慮,同時寄望于美好未來,希望能夠有真正的英才得到重用,以改變時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