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嘆一首 / 作者:劉克莊 |
少豪扛鼎復搴旗,倏忽才情已竭衰。
今無百斤金買賦,古有九千縑作碑。
毛錐盡禿難藏老,麈尾高懸合授誰。
他日學人求肘后,不消挽些與哀詞。
|
|
老嘆一首解釋: 《老嘆一首》是劉克莊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豪情滿懷,扛起鼎爐,再次攜旗出征。
不料才情竟已枯竭,猶如一瞬間衰老。
如今再沒有百斤黃金來換取我的賦詩,
而古人卻能用九千匹縑織就銘刻在碑上的詩篇。
我頭上的毛發已經稀疏到無法掩藏老態,
手中的麈尾高高懸掛,不知將它傳授給誰。
將來的學子尋求我的教誨時,
也無需挽詩寫悲傷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劉克莊對年華逝去、才情衰退的感慨和無奈之情。他感嘆自己年少時的豪情壯志已經消逝,才情竟然已經枯竭,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寫出優秀的作品。他對現實的無奈也質疑了人們對于才華的價值,明示金錢已取代了才藝的重要性。與古人相比,他深感自己的不如,古人能以九千匹縑織就美好的詩篇,而他卻無法再用金錢來獲取靈感。他感嘆自己的老態難以掩藏,但他的才華卻無人傳承,即便將來有人求他的指教,也不再需要他挽詩表達悲傷。
賞析:
《老嘆一首》通過對自身才情衰退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少年時的豪情與現實的衰老形成鮮明對照。作者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了自己的境遇,表現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無奈。他通過對古人和自己的對比,凸顯了時代變遷和才情價值的變化。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才華逝去和時光流轉的無奈與感慨,傳遞出一種對于人生短暫和自身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