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邛杖 / 作者:劉克莊 |
珍重邛山鶴膝枝,十年南北慣攜持。
扶登右壁寧嫌峻,拄過溪橋肯避危。
昔涉畏途麾不去,今行平地棄如遺。
主人尚要防衰老,會有重拈入手時。
|
|
邛杖解釋: 《邛杖》是一首宋代劉克莊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珍重邛山鶴膝枝,
十年南北慣攜持。
扶登右壁寧嫌峻,
拄過溪橋肯避危。
昔涉畏途麾不去,
今行平地棄如遺。
主人尚要防衰老,
會有重拈入手時。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位主人對一根名為《邛杖》的拐杖的珍重之情。詩人表示這根拐杖陪伴自己十年,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它一直與自己相伴。即使是面對陡峭的右壁,也能夠扶住它而不嫌棄其陡峭。當要過溪橋時,它也愿意支撐著自己,避免危險。回想過去,詩人曾經害怕艱險的旅途,但是這根拐杖鼓勵了自己,讓自己不畏艱險。而現在,當行走在平坦的地面上,詩人卻不再需要它,將它拋棄如同遺失了一樣。然而,詩人仍然提醒自己需要防備衰老,因為可能會再次需要這根拐杖。
賞析:
《邛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了詩人對這根拐杖的感激之情和對衰老的思考。詩人將這根拐杖賦予了人的情感和意義,將其視為自己的伙伴和支持。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邛山、鶴膝枝、南北、右壁、溪橋等,通過與拐杖的聯系,展現了詩人與拐杖之間的緊密關系。詩人表達了對拐杖的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的思考和對衰老的警醒。整首詩字數不多,但意境深遠,給人以啟示和思考。通過這根拐杖,詩人表達了珍惜當下、把握機會的主題,同時也傳達了對衰老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在簡潔明快的語言中展示了詩人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值得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