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臥濯足 / 作者:蘇軾 |
長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
云安市無井,斗水寬百憂。
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鹠。
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
況有松風聲,釜鬲鳴颼颼。
瓦盎深及膝,時復冷暖投。
明燈一爪剪,快若鷹辭鞲。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氣浮。
土無重膇藥,獨以薪水瘳。
誰能更包裹,冠履裝沐猴。
|
|
夜臥濯足解釋:
《夜臥濯足》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長安大雪年時的生活場景和個人感受。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躺臥洗腳,長安大雪年。
束薪抱被褥,云安市無井,水斗寬百憂。
如今我逃離空谷,孤城中高聲呼嘯著鵂鹠。
得到一些米就像得到珍珠,吃菜時不敢剩下。
何況還有松風的聲音,釜鬲發出呼嘯聲。
盛米的陶罐深及膝,時而冷時而暖,投入其中。
明亮的燈火像爪子一樣剪短,快得像鷹放棄捕鼠的裝束。
天空低垂,熱病的云層厚重,大地薄弱,海上的氣息浮動。
土地上沒有重要的藥物,只能依靠薪水治愈病痛。
誰能再給我一些衣物,冠履和沐浴的裝束。
詩意和賞析:
《夜臥濯足》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在長安大雪年的艱苦生活。詩中描述了作者的貧困困境和對生活的感慨。長安大雪年指的是北宋時期長安地區遭遇大雪的年份,這使得民眾的生活更加艱難。
詩詞的開頭,以夜晚躺臥洗腳的場景揭示了作者清貧的生活環境。束薪抱被褥,云安市無井,水斗寬百憂,描繪了缺少清水的困境。其中云安市指的是長安城的一個地區,由于沒有井水,人們只能依靠斗水取用,水源有限。
接下來,蘇軾表現出自己的逃離欲望,他在空谷中高聲呼嘯,就像鵂鹠一樣。這是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現實困境的不滿之情的宣泄。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食物和生活物資的渴望。他將得到的米糧比作珍珠,強調不敢剩下食物,體現了他對物質生活的珍視。他還描寫了風聲和炊具的聲音,傳遞出他對自然聲音的感知和對家庭生活的思念。
最后幾句描述了天空低垂的景象和大地的脆弱狀況。蘇軾抱怨土地上沒有重要的藥物,只能通過薪水的治愈來緩解病痛。他希望有人能再給他一些衣物、冠履和沐浴的裝束,以改善他的生活狀況。
整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生活困境和對物質生活的渴望,表達了他對自由和富裕生活的向往。蘇軾以真實、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他作為一位文人的生存狀態和對社會的渴望。這首詩詞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感慨的抒發,展現了蘇軾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自己處境的反思。同時,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摹,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和意境的豐富。
總體而言,《夜臥濯足》這首詩詞通過真實而質樸的描寫,反映了蘇軾在長安大雪年的貧困生活和對物質條件的渴望,同時也蘊含了對自由和富足生活的追求。這首詩詞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特色,展示了蘇軾作為一位文人的生存狀態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