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 / 作者:蘇軾 |
乞得紛紛擾擾身,結茅都嶠與仙鄰。
少而寡欲顏常好,老不求名語益真。
許邁有妻還學道,陶潛無酒亦従人。
相隨十日還歸去,萬劫清游結此因。
|
|
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解釋:
《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乞得紛紛擾擾身,
結茅都嶠與仙鄰。
少而寡欲顏常好,
老不求名語益真。
許邁有妻還學道,
陶潛無酒亦従人。
相隨十日還歸去,
萬劫清游結此因。
中文譯文:
希望能夠得到紛紛擾擾的事物環繞著身體,
結茅住在都嶠與仙人為鄰。
年輕時雖然物質欲望少,面容經常愉快,
年老時不追求名利,言語更加真誠。
許邁有妻子還在學習修道,
陶潛沒有酒,也隨波逐流。
相隨了十天后,又返回歸去,
經歷了萬劫清游,結下了這緣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軾送別邵道士彥肅的情景。邵道士彥肅準備回到都嶠山,與仙人為鄰,在那里修行。詩人蘇軾表達了自己對道士的贊賞和祝福。
詩中首先提到了蘇軾渴望得到紛紛擾擾的事物環繞自己,這可能是對世俗的向往和追求,但與此同時,他也理解并贊賞邵道士選擇了與世隔絕的修行生活,住在都嶠山與仙人為鄰。這種修行的生活方式被詩人認為是高尚的,與他自己的追求相對立。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邵道士的品德特質。他年輕時貪欲少,外表常常愉快,老年時不再追求名利,言語更加真誠。這種品德使得邵道士彥肅在詩人眼中成為一個令人敬佩的人物。
詩中還提到了許邁和陶潛,兩位古代文人。許邁是一個學道的人,有妻子,但他仍然以修行為主要追求。陶潛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他沒有酒,但卻愿意隨波逐流。這兩個人的例子進一步強調了道士選擇修行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詩人描述了邵道士彥肅與他相伴十天的旅程,以及他最終返回都嶠山的決定。這趟旅程被賦予了萬劫清游的意義,表達了修行者在追求道之旅中結下的緣分和體驗。
整首詩詞通過對邵道士彥肅修行選擇的贊美和對修行生活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德和追求道的生活方式的認同。詩人蘇軾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道士的崇高和自己對修行的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