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臺楊景清以所進春秋發(fā)微示余輒題小詩其后 / 作者:劉克莊 |
奏篇久矣徹凝旒,誰信棲棲負笈游。
新義書之于簡策,微辭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勸邇英講,他日應煩掌故求。
歷數(shù)先儒多晚達,前孫明復后康侯。
|
|
天臺楊景清以所進春秋發(fā)微示余輒題小詩其后解釋: 《天臺楊景清以所進春秋發(fā)微示余輒題小詩其后》是一首宋代劉克莊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奏篇久矣徹凝旒,
誰信棲棲負笈游。
新義書之于簡策,
微辭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勸邇英講,
他日應煩掌故求。
歷數(shù)先儒多晚達,
前孫明復后康侯。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以天臺山的楊景清送給他的《春秋》書為契機,表達了他對自己的學問、才華和思想的思考和自省。他感嘆自己已經(jīng)長時間以來在官府中發(fā)表文章,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和賞識。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像一個旅行者,背負著行囊四處游歷,寄托著他的希望和期待。他認為自己的學問和才華如同新義的書籍,可能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他的人才能理解。他承認自己在當下還沒有受到令人鼓舞的鼓勵,但他相信將來會有人來尋求他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他在詩中回顧了歷代先儒的貢獻,表示他們的學說和思想在歷史上曾經(jīng)受到晚來的評價,但前朝的孫明和后朝的康侯卻被廣泛認可和崇敬。
賞析:
這首詩詞體現(xiàn)了劉克莊在宋代文化環(huán)境中自省和思考的態(tài)度。他通過自謙和自省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在文壇上的不被理解和認可的困境,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才華和學問的自信。他用旅行者的形象來比喻自己,意味著他不斷地追求知識和經(jīng)驗,希望能夠有一天被人所理解和賞識。他的觀點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士大夫?qū)τ趯W問和才華的渴求和追求,以及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尊敬和思考。通過回顧歷代先儒的貢獻,他表達了對文化傳承和學問發(fā)展的關(guān)注和思考。整首詩詞以自省和思考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學問和才華的追求和期待,同時也對歷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進行了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