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中題一首 / 作者:劉克莊 |
曾從莊列問端倪,俗學區區等甕雞。
佛法須償蚯蚓債,帝魂化作杜鵑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
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
|
|
飲中題一首解釋: 《飲中題一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從莊列問端倪,
俗學區區等甕雞。
佛法須償蚯蚓債,
帝魂化作杜鵑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
但見山公醉似泥。
它日門人求注腳,
只須標作飲中題。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學識淺薄和平庸的思考。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和隱喻,通過對佛法、歷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學問的深刻思考和自省。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對自己的認識和反思。首句“曾從莊列問端倪”,表明作者曾向莊子這樣的先賢請教,但依然對學問的奧秘一無所知。接著,“俗學區區等甕雞”,以“甕雞”比喻平庸的學問,暗示自己的淺薄。
下一句“佛法須償蚯蚓債”,表達了作者對佛法修養的不足和對人生因果的思考。這里的“蚯蚓債”指的是人生前世的債務,需要在今生通過修行償還。接著,“帝魂化作杜鵑啼”運用了轉化的意象,暗示皇帝的魂魄轉化為杜鵑鳥的啼叫,表達了皇權的褪去和不復存在。
接下來的兩句“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通過描繪丞相和山公(指莊子)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各自命運的思考。丞相嗔怒如房屋,而山公醉得像泥土一樣,暗示了世俗和超脫之間的對比。
最后兩句“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是作者對后人評注自己詩作的期望。作者希望后人只需標注這首詩是在飲酒時所作,不需要過多的評注和注解。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己詩作的謙遜態度,認為自己的作品并不需要太多解釋,只希望能夠自足地存在。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幽默的口吻自嘲自貶,通過對佛法、歷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學問的深刻思考和自省。詩中的象征和隱喻增加了詩意的深度和韻味,使讀者在娛樂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哲思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