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華臺 / 作者:劉克莊 |
昔日講師何處在,高臺猶以雨華名。
有時寶向泥尋得,一片山無草敢生。
落日磬殘鄰寺閉,晴天牛上廢陵耕。
登臨不用深懷古,君看鐘山幾個爭。
|
|
雨華臺解釋: 《雨華臺》是劉克莊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的講壇在何處?
高臺依舊以雨華之名。
偶爾寶物埋入泥中尋得,
一片山崖無草敢生。
夕陽磬聲殘,鄰寺已關門,
晴天下,牛馱耕作廢陵田。
登臨此地無需懷古,
君看鐘山幾番爭天。
詩意:
《雨華臺》描繪了一個景象,揭示了歲月更迭中的變遷和人事不醒的感慨。詩人回憶起過去的講壇,雖然講壇所在的高臺依然以"雨華"的名字存在,但已經不再有昔日的講師。有時候,寶物會埋在泥土中被發現,而一片山崖上卻沒有生長著任何草木。夕陽漸漸西下,鄰近的寺廟敲響的磬聲漸漸減弱,門已關閉,而在晴朗的天空下,一頭牛卻馱著犁耕作廢陵的田地。詩人表達了登臨此地不必過多懷古之情,而請君仔細觀看鐘山,幾經爭斗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和社會現象的畫面,展現了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無情。通過對高臺、泥土、山崖、夕陽、寺廟和廢陵等元素的描寫,詩人呈現了一種寂寥和沉寂的氛圍。詩中的雨華臺象征著過去的輝煌,而現在只剩下了名字的殘留。寶物被埋在泥土中,寓意著珍寶被埋沒,而草木不生的山崖則映襯出人事已非、時過境遷的感慨。夕陽下鄰近的寺廟的磬聲漸漸減弱,關門寂靜,而一頭牛在廢陵的田地上勞作,表現出社會的廢棄和冷落。最后,詩人以鐘山幾番爭天來表達對歷史變遷的思考,詩人并不要求讀者懷舊,而是希望讀者能夠仔細觀察,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世事的更迭。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以景物的描繪和寓意的象征,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哀嘆以及對歷史的思考。它展示了宋代詩人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對歷史的思考,同時也引導讀者思考自己對時間和歷史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