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氏閣 / 作者:劉克莊 |
閣建五季時,丹碧晃層累。
吾行半區中,鉅麗莫與比。
想方營綜時,霸心極雄侈。
但思窮耳目,寧論韻膏髓。
一朝陵谷變,飛電掃僭壘。
湘波日夜流,不洗爭篡恥。
惟存浮屠居,愿力久未毀。
夕陽吊陳跡,危檻聊徒倚。
遙憐下界熱,高處涼如水。
若非逼嚴鑰,坐待鐘聲起。
|
|
慈氏閣解釋: 《慈氏閣》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慈氏閣建造于五個季節,紅色和藍色的層次交替。我行走在其中一半的區域,它的壯麗無與倫比。想方設法地綜合時代的變遷,追求霸氣心思的奢華。然而,思考的深度已經枯竭,無法在韻律中表達精華。一旦陵谷發生變化,迅疾的閃電將掃除篡奪的壘堡。湘江波浪日夜流淌,洗凈了篡奪的恥辱。只有這座浮屠居所存留,希望它的力量能夠永遠不毀。夕陽吊著舊日的痕跡,我只能靠在危險的欄桿上。遠望下界的炎熱,高處的涼爽如水。如果不是被逼緊的鎖匙,我將坐等鐘聲的鳴響。
詩意和賞析:
《慈氏閣》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建筑物,慈氏閣,以及作者在其中的思考和感受。詩中通過描寫閣樓的建筑和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壯麗和奢華的贊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開始反思自己的思考能力的局限性,認識到思維的枯竭無法在韻律中表達深刻的意義。
詩的后半部分揭示了一種政治隱喻,描述了陵谷的變化和篡奪的壘堡被掃除的情景。這可以被解讀為對社會政治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篡奪和不義行為的憤怒和厭惡。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與束縛的思考。他渴望自由,希望能夠擺脫束縛,但同時也意識到自由是有限的。作者感嘆下界的炎熱,暗指俗世的紛擾和煩惱,而高處的涼爽則象征著超脫塵世的境界。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渴望,同時也認識到等待時機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慈氏閣》這首詩詞通過對建筑景色和思考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壯麗和奢華的贊美,對不義行為的憤怒和對自由的渴望。通過隱喻和意象的使用,詩詞傳達了作者對社會政治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觸動,展現了他對自由和希望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