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竹溪三詩·效顰一首 / 作者:劉克莊 |
衰殘悔不早修真,藍縷何須更逐貧。
諸惡能通三世業,瓣香要做再來身。
先民至死思存漢,諂子偷生作美新。
俯仰兩間無愧怍,有辭可以白先人。
|
|
和竹溪三詩·效顰一首解釋: 詩詞:《和竹溪三詩·效顰一首》
朝代:宋代
作者:劉克莊
衰殘悔不早修真,
藍縷何須更逐貧。
諸惡能通三世業,
瓣香要做再來身。
先民至死思存漢,
諂子偷生作美新。
俯仰兩間無愧怍,
有辭可以白先人。
中文譯文:
衰弱殘破,懊悔為何不早日修煉真道,
藍色的絲綢何必再去追逐貧困。
種種惡行能夠影響三世的命運,
花瓣的香氣要做到今生再來。
我們的先民一直到死都思念著漢朝的興盛,
奴顏婢膝的人卻偷生活出新的美好。
無論是仰望還是俯視,我們都沒有愧疚和羞愧,
我們有話要向先人們述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克莊的《和竹溪三詩》中的一首,也是模仿顰(即蘇軾)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自身衰弱懊悔不已的情感,悔恨自己為何沒有早日修煉真道,以至于身體日漸衰殘。而對于追求物質貧困的追求,作者認為再追求也是無用的,毫無意義。他認為種種惡行會影響到三世的命運,而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美好的品德和行為,使得花瓣香氣的美好能夠在今世傳承下去。作者還表達了對漢朝的留念,認為我們的先民一直到死都懷念著漢朝的繁榮和興盛。而那些卑躬屈膝、奴顏婢膝的人則偷生活出一種新的美好,他們沒有懷念先民,反而迎合時尚,追求自己的私利。最后,作者以自己的話語向先人們述說,表達了對先人的尊敬和敬意。
整首詩以自我反省和對時代風貌的對比為主題,展現了作者對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和對時代風氣的批判。通過對個人和社會的反思,作者傳達了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先人的敬仰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這首詩詞寓意深遠,引人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身自省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