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言九首·提葫蘆 / 作者:劉克莊 |
朝愁暮愁愁不已,生為愁人死愁鬼。
百禽唯爾尤可喜,勸我移住醉鄉里。
劉伶畢卓善自謀,生前死后不識愁。
|
|
禽言九首·提葫蘆解釋: 《禽言九首·提葫蘆》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愁暮愁愁不已,
生為愁人死愁鬼。
百禽唯爾尤可喜,
勸我移住醉鄉里。
劉伶畢卓善自謀,
生前死后不識愁。
詩意:
這首詩詞以愁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無盡的愁苦的感嘆。作者在朝朝暮暮都感到憂愁,認為生來就是個愁苦的人,死后也會成為愁苦的鬼魂。然而,唯有百禽(指鳥類)中的葫蘆鳥最令他喜愛,它們的歡樂鼓勵著作者,敦促他去追求心中的醉鄉,即追求一種超越現實的快樂和滿足。最后兩句提到了劉伶和畢卓,他們都是歷史上的文人,以其善于自謀生計而聞名,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都沒有經歷過愁苦的折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情緒。朝愁暮愁的描繪,強調了作者對于人生的無盡憂愁的感受。通過將自己比作愁人、愁鬼,作者進一步強調了愁苦對他的影響。然而,詩中提到的葫蘆鳥卻成為了作者的希望之源,它們的歡樂和自由鼓勵著作者去追求一種超越現實的快樂境界,即醉鄉。最后提到的劉伶和畢卓則起到了對比的作用,他們的自謀生計和不識愁的經歷暗示了人生中不同的可能性和選擇。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通過愁苦與醉鄉的對立,表達了作者對于憂愁的痛苦的抱怨,同時也呼喚著追求快樂和自由的勇氣和希望。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形象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對于人生中的憂愁和追求快樂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通過對比的手法展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和可能性。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以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中傳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快樂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