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鄭貢士 / 作者:劉克莊 |
少日鳴秋賦,中年讀古書。
寧游魯侯泮,不詣漢公車。
鄰老先生行,申公八十馀。
何妨鳳雛小,玉澗亢門閭。
|
|
挽鄭貢士解釋: 《挽鄭貢士》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時鳴秋賦,
年輕時詠古文。
寧愿游歷魯侯泮,
也不愿登上漢公車。
鄰里有位老先生在行動,
申公已經過八十歲。
何妨作為鳳凰的幼雛,
在玉澗和亢門之間徜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經歷的一種看法和態度。詩人回顧了自己少年時代的志向和中年時期的學習,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追求。他寧愿游歷名勝古跡,感受歷史的厚重與韻味,也不愿追逐功名利祿。詩中提到了鄰里有一位高齡的老先生(申公),他的存在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智慧的積累。詩人以自己作為鳳凰的幼雛,表達了他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心態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經歷和人生態度的表達,展示了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詩人在少年時代就有才華,通過鳴秋賦表達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才情的迸發。中年時期,他轉向研讀古書,追求更深層次的知識和智慧。與追求功名的士人不同,他寧愿去游歷名勝古跡,尋找內心的滿足和文化的滋養。鄰里的老先生(申公)象征著歲月的積累和智慧的傳承,他的存在提醒詩人時光的流逝,也使他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最后,詩人以自己作為幼雛的比喻,表達了他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心態和對人生價值的思索。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和傳統文化的追求,以及對功名利祿的冷漠態度。通過對不同階段人生和不同境遇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對人生意義和智慧的思考,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滿足和卓越的精神追求。這首詩詞既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特點,又具有普世的人生價值,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