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惠安林丞 / 作者:劉克莊 |
策名迫榆景,謝病去松廳。
博取儒先說,尤深道德經。
族通艾軒譜,葬得竹溪銘。
愁絕蟆陵路,哀笳不忍聽。
|
|
挽惠安林丞解釋: 《挽惠安林丞》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策名迫榆景,
謝病去松廳。
博取儒先說,
尤深道德經。
族通艾軒譜,
葬得竹溪銘。
愁絕蟆陵路,
哀笳不忍聽。
詩意:
詩中描述了詩人劉克莊挽詞的情景。詩人策馬在榆樹下駐足,欣賞榆樹的美景,但由于疾病的緣故,他告別了松廳(即官署)的職務。他廣泛涉獵儒家經典,特別是對《道德經》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族譜中記錄了他的家族榮譽,他希望能在竹溪留下銘文,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然而,他的心情沉重,愁苦填滿了他走在蟆陵路上的心田,悲傷的笳聲令人難以忍受。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劉克莊面對離別和生活困境時的心境。首先,他用"策名迫榆景"來形容自己駐足榆樹下,享受美景的情景。這里的"策名"指的是劉克莊的官職,"榆景"則是指榆樹的美景。然而,接下來的"謝病去松廳"表明他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在松廳的職務,暗示著他離別官場的苦悶之情。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廣泛涉獵儒家經典,特別是深入研究了《道德經》,這表明他對儒家學說和道德倫理有著深厚的造詣。他希望自己的家族榮譽能被記錄在族譜中,同時也希望能在竹溪留下銘文,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追思。
然而,詩詞的最后兩句卻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悲傷。"愁絕蟆陵路,哀笳不忍聽"形象地描繪了他沉重的心情和悲傷的狀態。"愁絕"表達了他憂慮的心情,"蟆陵路"則象征著離別的道路上的孤獨和沉思。"哀笳"指的是哀樂的笛聲,詩人表示自己無法忍受那悲傷的音樂。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離別和困境中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他對家族和道德的關注,以及他在離別的路上所感受到的愁苦和悲傷。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具有一定的抒情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