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鏡中我詩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物我乖離果孰親,色空捏合本非真。
金狨馬上慚窮相,玉鏡臺中識幻人。
南北宗禪皆具眼,東西施貌各含顰。
眉間一點元無喜,頰上三毛豈有神。
|
|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鏡中我詩三首解釋: 《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鏡中我詩三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物我乖離果孰親,
色空捏合本非真。
金狨馬上慚窮相,
玉鏡臺中識幻人。
南北宗禪皆具眼,
東西施貌各含顰。
眉間一點元無喜,
頰上三毛豈有神。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物與我之間的關系,以及色與空之間的對立。作者通過比喻和象征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反思,同時也表達了對自我認知和存在的探索。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立和反諷的手法,通過形象的描繪和比喻,探討了現實世界的虛幻和自我認知的迷失。下面對每一句進行分析:
1."物我乖離果孰親",物指外部的事物,我指內心的自我。乖離表示二者分離、相對疏離,果孰親則暗示了對二者關系的思考。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物我關系的疑問和探索。
2."色空捏合本非真",色指外在的表象,空指內心的虛幻。捏合表示將二者合為一體,本非真則指出這種合一并非真實。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虛幻性和表象的無常感到懷疑。
3."金狨馬上慚窮相",金狨馬指古代傳說中的神馬形象,慚窮相表示作者自覺在這種形象面前自愧不如。這句表達了作者對自身的認知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力感。
4."玉鏡臺中識幻人",玉鏡指象征清晰明亮的心靈,幻人指自己。識幻人表示通過內心的清明認識自己。這句表達了作者希望通過內心的覺察和認知來認識自我。
5."南北宗禪皆具眼",南北宗禪指佛教的南宗和北宗,具眼表示具備洞察力。這句表達了作者認為佛教對于認知和覺醒有著普遍的啟示。
6."東西施貌各含顰",東西指佛教的東方和西方,施貌表示表現面貌,含顰表示帶有微笑。這句表達了作者認為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都有著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解讀,但也都帶有一定的疑問和微笑。
7."眉間一點元無喜",眉間一點指微小的點綴,元無喜表示沒有喜悅之情。這句表達了作者對喜悅和歡樂的看法,認為它們只是微小而短暫的存在。
8."頰上三毛豈有神",頰上三毛指細小的毛發,豈有神表示質疑是否具有神性。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神秘和神性的懷疑,認為它們只是表象而非實質。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物我關系的思考、現實世界的虛幻性的質疑以及對自我認知的探索,表達了作者對存在和真實的追問。詩中運用了比喻、象征和對立的手法,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佛教和不同文化傳統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認知和覺醒的探索。這首詩詞充滿了哲理的意味,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