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梁文杓 / 作者:劉克莊 |
二梁大學同袍舊,晚識郎君亦雋才。
柳永詞堪腔里唱,劉叉詩自膽中來。
老夫一榻何曾下,吾子扁舟作麼回。
見說桐城方調卒,未應能筑禮賢臺。
|
|
答梁文杓解釋: 《答梁文杓》是一首宋代劉克莊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梁大學同袍舊,
晚識郎君亦雋才。
柳永詞堪腔里唱,
劉叉詩自膽中來。
老夫一榻何曾下,
吾子扁舟作麼回。
見說桐城方調卒,
未應能筑禮賢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克莊寫給梁文杓的回答。詩中表達了作者與梁文杓的舊時情誼,并對梁文杓的才華給予了贊賞。
首先,詩中提到"二梁大學同袍舊",指的是作者與梁文杓都是在梁山泊的梁山學院學習的同學,他們有著共同的學術背景和友誼。
接著,作者稱贊梁文杓的才華說"晚識郎君亦雋才",意思是雖然在晚年才認識梁文杓,但也發現他才華出眾。
然后,作者提到了柳永和劉叉這兩位文學家。柳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梁文杓所寫的詞能夠媲美柳永的才華,可謂是非常出色;而劉叉則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詩人,作者認為他自己寫的詩篇也充滿了自信和膽識。
接下來,作者表達了自己的遺憾,說"老夫一榻何曾下,吾子扁舟作麼回",意思是自己年老無法外出,而梁文杓年輕有為,卻要乘船離去,希望他能平安回來。
最后,詩中提到桐城方調卒和禮賢臺。桐城方調卒指的是梁文杓即將離開的地方,作者聽說桐城的方面官員已經去世,暗示了政治動蕩的局勢;而禮賢臺則是一個象征著崇尚德才的地方,作者希望梁文杓能在那里建立自己的聲望和成就,但也暗示了禮賢臺的建立可能會面臨困難。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梁文杓的友情和贊賞,同時也抒發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梁文杓前程的期望。通過對柳永和劉叉的提及,作者展示了對文學才華的敬仰和自豪。整首詩既有情感的交流,又有對時代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