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和 / 作者:劉克莊 |
貫索星明方用事,金花帖至枉標名。
朝無左或容鄒子,家有嬋媛詈屈平。
忍使衣冠同坐錮,未聞逢掖自機坑。
還鄉何止交游絕,鷗鳥逢渠也自驚。
|
|
九和解釋: 《九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貫索星明方用事,
金花帖至枉標名。
朝無左或容鄒子,
家有嬋媛詈屈平。
忍使衣冠同坐錮,
未聞逢掖自機坑。
還鄉何止交游絕,
鷗鳥逢渠也自驚。
詩意:
《九和》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系列的景物和情景,反映了作者對朝政腐敗、社會不公以及個人境遇的不滿和思考。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官場黑暗和人情冷漠的批判,同時也融入了對家庭困境和個人命運的苦悶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象征、借景和對比等修辭手法,展現了作者的獨特視角和情感表達。
首節“貫索星明方用事,金花帖至枉標名。”通過描繪星辰和金花兩個形象,暗示了朝政的明亮與清廉的要求,但實際上卻是虛偽和荒謬的。這種對比使得朝政的丑陋與作者的期望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反差。
第二節“朝無左或容鄒子,家有嬋媛詈屈平。”揭示了官場的黑暗和不公,表達了作者對權貴階層的不滿。左或、容鄒子等人物名字的提及,也是對官場腐敗的具體揭露。
第三節“忍使衣冠同坐錮,未聞逢掖自機坑。”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地位和名利的束縛與困擾。衣冠同坐錮,意味著作者在官場中的地位受到限制,而逢掖自機坑則暗示了即使得到提拔,也難免陷入官場的險惡之中。
最后一節“還鄉何止交游絕,鷗鳥逢渠也自驚。”通過對家鄉和自然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歸鄉和返璞歸真的向往。鷗鳥逢渠自驚,則暗示了即使是自然界,也難以幸免于世俗的困擾和傷害。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朝政、個人命運和社會狀況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黑暗和個人境遇的深深憂慮和不滿。詩中所展現的對比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在表達批判之余,也展現了作者對于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