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瀾湍送葬一首 / 作者:劉克莊 |
幽室朝方閉,禪房夕已虛。
反虞兒草草,受吊女呱呱。
石小難鐫志,庵荒少送車。
老夫詩與誄,泉下亦舌無。
|
|
瀾湍送葬一首解釋: 《瀾湍送葬一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幽室朝方閉,
禪房夕已虛。
反虞兒草草,
受吊女呱呱。
石小難鐫志,
庵荒少送車。
老夫詩與誄,
泉下亦舌無。
譯文:
深室在早晨尚未開啟,
禪房在傍晚已經空虛。
反虞兒匆匆而來,
受吊的女子啜泣聲起。
墓志銘難以刻寫在小石頭上,
寺廟荒廢,少有車馬前來送葬。
老夫的詩和挽辭,
即使在泉下也無法發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荒涼的境況,以凄涼的氛圍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詩中的幽室和禪房象征著人們的居所,朝方閉、夕已虛,暗示著主人已經離世,敞開的房門變得空蕩無人。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在這個荒涼的環境中舉行的葬禮。反虞兒是指執棺材的人,他們匆匆而來,草草地完成了喪禮的儀式。受吊女子的嗚咽聲也增添了悲傷的氛圍。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墓地的狀況。石小難鐫志,意味著墓志銘無法刻在小石頭上,可能因為墓地的條件惡劣或者資源匱乏。庵荒少送車,表示寺廟已經廢棄,很少有人前來送葬,缺乏人們對逝者的關心和懷念。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無言。老夫的詩和挽辭,即使在墓地下也無法發聲,暗示了逝者已經無法再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整首詩以凄涼悲傷的語氣,描繪了逝者的冷落和無聲無息的狀態。通過對墓地和葬禮的描寫,詩人傳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逝者的懷念和思考。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沉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生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引發讀者對生命的反思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