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橋仙(答桃巷弟和篇) / 作者:劉克莊 |
閣中蕓冷,觀中桃謝,誰問貞元朝士。
吾宗一句好書紳,但記取、毋污青史知幾告張說語。
不交平勃,不游田竇,也不朋他牛李。
平章此去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
|
|
鵲橋仙(答桃巷弟和篇)解釋: 《鵲橋仙(答桃巷弟和篇)》是劉克莊所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時代變遷和士人境遇的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閣中蕓冷,觀中桃謝,
誰問貞元朝士。
吾宗一句好書紳,
但記取、毋污青史知幾告張說語。
不交平勃,不游田竇,
也不朋他牛李。
平章此去似何人,
似洛社、戴花舞底。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冷落的閣樓和凋謝的桃花,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士人境遇的思考。在貞元朝(指唐代貞元年間),有許多才德兼備的士人,他們有著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他們的存在似乎被忽視。作者自稱屬于這個士人宗派,他們以好書和紳士風度為榮,希望被后人銘記,不愿被歷史所遺忘。然而,平庸無趣的人們得勢而起,卻不愿與真正有才能的人交往,作者稱他們為平勃、田竇、牛李等代表,暗示他們的平庸無聊。最后,作者問道,如今那些有志向的人們都去了哪里,他們是否像洛社的人一樣,在花前跳舞,盡情享受自己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閣樓蕓冷、觀中桃謝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士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閣樓和觀中的景象作為象征,反襯了士人的冷落和被遺忘。作者自稱吾宗,強調自己的身份和歸屬感,希望被后人所記取,不愿被污損于青史之中。他對于時代中庸平庸的人物表示不屑,暗示真正有才華的士人被邊緣化。最后,作者以洛社人戴花舞底的形象,表達了對那些逃離現實的人們的羨慕和思念。
這首詩詞透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士人境遇和時代變遷的憤懣和思考。通過對比冷落的閣樓和凋謝的桃花,以及庸碌無聊的人們與真正有才華的士人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時代榮辱和人才被遺忘的憂慮。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通過對具象景物的描寫,傳達出深刻的思想和對現實的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