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秦娥(上巳) / 作者:劉克莊 |
修禊節。
晉人風味終然別。
終然別。
當時賓主,至今清絕。
等閑寫就蘭亭帖。
豈知留與人閑說。
人閑說。
永和之歲,暮春之月。
|
|
憶秦娥(上巳)解釋: 《憶秦娥(上巳)》是劉克莊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內容涉及修禊節。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修禊節來了,晉人風味最終消失了,真的消失了。當時的賓客和主人,至今仍然清寂。隨意寫下這篇蘭亭帖,怎會知道留給別人閑談。別人閑談著,永和年間,暮春時節。
詩意:
這首詩詞以修禊節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修禊節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祭祀活動,晉人風味指的是晉朝的文化和風俗,暗示了逝去的時代和文化的消失。詩中描述了當時的賓客和主人,意味著那個時代的繁華景象,而現在已成為過去,只能在回憶中尋找。蘭亭帖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這里表示作者的隨意書寫,但他并不知道這些文字會成為后人閑談的話題。整首詩以時光流轉和人事易逝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感傷和對過去時光的回憶。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修禊節和晉人風味的消失,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代和文化的懷念之情。詩中的"終然別"一詞反復出現,增加了對逝去的時光和文化的強烈感受。作者以蘭亭帖作為隱喻,表達了他在當下的寫作中對過去的致敬和對流逝時光的思考。最后一句"永和之歲,暮春之月",描繪了一個永恒而美好的時光,但也帶有一絲凄涼和無奈,暗示著人事易逝、光陰荏苒的主題。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逝和時光記憶的情感,通過對修禊節和晉人風味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過去時代和文化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的感慨和回憶,讓人們反思人生的短暫和時光的無情,引起讀者對于光陰易逝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