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康公坐上侍兒求書扇上二首 / 作者:蘇軾 |
一一窗扉面水開,更於何處覓蓬萊。
天香滿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來。
|
|
韓康公坐上侍兒求書扇上二首解釋:
《韓康公坐上侍兒求書扇上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一一窗扉面水開,更於何處覓蓬萊。
天香滿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來。
譯文:
一一窗戶敞開,水面展現出無邊的寬廣,還有什么地方可以尋找到仙境蓬萊呢。
袖中是否藏有天香,人們知道嗎?曾經到過旃檀(一種香木)小殿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韓康公坐在窗前,眺望著水面的景色。他心里充滿了向往,想知道蓬萊的所在,蓬萊是仙境的象征,代表著人們向往的美好世界。他希望能夠找到蓬萊的存在,實現自己的愿望。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天香和旃檀小殿,暗示了仙境的存在,以及韓康公曾經親身經歷過仙境的事物。
賞析: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韓康公的向往和追求。開篇的"一一窗扉面水開"展示了寬廣的水面,給人一種開闊和自由的感覺。"更於何處覓蓬萊"表達了對蓬萊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渴望。接著,詩人提問"天香滿袖人知否",引發讀者對于天香的猜想和思考,暗示了仙境的存在。最后一句"曾到旃檀小殿來"則暗示了韓康公曾經親身經歷過仙境的事物,增加了詩的神秘感。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隱晦的意象,描繪了人們對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尋和對理想世界的渴望。同時,通過對詩中的一些暗示,如天香和旃檀小殿,增加了詩的神秘和仙境的色彩。這首詩展示了蘇軾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