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巧夕) / 作者:劉克莊 |
驅鵲營橋,呼蟾出海,朝朝暮暮遙相望。
誰知風雨此時來,銀河便有些波浪。
玉兔迷離,金雞嘲口析,二星無語空惆悵。
元來上界也多魔,天孫長怨牽牛曠。
|
|
踏莎行(巧夕)解釋: 《踏莎行(巧夕)》是劉克莊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驅趕烏鵲離開營橋,呼喚著月亮出現在海上,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我們相隔遙遠,互相望眼欲穿。誰能知道風雨正此時來臨,銀河上的波浪開始涌動。玉兔的光芒漸漸迷離,金雞發出嘲笑和分析,兩顆星星無言地黯然失色。原來上界也有許多魔怪,天孫長久以來怨恨著牽牛星曠遠的離去。
詩意:
《踏莎行(巧夕)》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以及人們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命運的無常。詩中的驅鵲、呼蟾、銀河等形象富有象征意味,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變幻無常的感慨和對于命運的思考。
賞析:
該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感悟。首句“驅鵲營橋,呼蟾出海”通過呼喚鵲和蟾蜍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日月運行、自然規律的追問和思索。接著,詩人描述了朝朝暮暮的相望,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遙遠和隔閡,以及對于與親人、朋友的分離的感傷之情。
詩中的“誰知風雨此時來,銀河便有些波浪”一句,通過自然景象的變化,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起伏。詩人運用了玉兔、金雞、二星等形象,以及上界的魔怪和天孫的牽牛等傳說元素,增加了詩詞的神秘感和想象力。最后一句“天孫長怨牽牛曠”,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的思考,以及對于人類命運與傳統文化的關聯的關注。
整體而言,該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自然景象和傳說元素的運用,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對于人類歷史與傳統文化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意境和哲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