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代器之 / 作者:蘇軾 |
雨過郊原一番新,尋芳車馬踏無塵。
普天冷食聞前古,蕭寺清游屬兩人。
不作佺期問新歷,頗同之問感余春。
明年歸藉梨花上,應會群賢及四鄰。
|
|
和代器之解釋:
詩詞:《和代器之》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雨過郊原一番新,
尋芳車馬踏無塵。
普天冷食聞前古,
蕭寺清游屬兩人。
不作佺期問新歷,
頗同之問感余春。
明年歸藉梨花上,
應會群賢及四鄰。
中文譯文:
雨過郊原一番新,
尋芳車馬踏無塵。
普天冷食聞前古,
蕭寺清游屬兩人。
不作佺期問新歷,
頗同之問感余春。
明年歸藉梨花上,
應會群賢及四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所作,表達了他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友誼的向往。
詩的開頭描述了雨過后的郊原,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車馬尋芳而行,踏在無塵的道路上,形容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普天冷食,這是指清明節時寒食節的習俗。蘇軾聽聞這個節日的來歷,感嘆古人的風俗,體現了他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和敬仰。
接著,詩中提到了蕭寺清游,意指蘇軾和一位朋友一同在寺廟中清幽地游玩。這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清靜環境的喜愛。
在下一節中,蘇軾表示不愿與友人約定一個具體的時間,來討論新的歷史事件。相反,他更傾向于與朋友討論生活中的感悟和對春天的感受。這表現了蘇軾對人情世故和功利之事的厭倦,更關注內心情感和人文關懷。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未來的期許。他說明年回到家鄉時,會再次欣賞到梨花盛開的美景,并與親朋好友們相聚。這展現了蘇軾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友情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達了蘇軾對歷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對友情和家鄉的向往之情。通過對自然、文化和人情的描繪,蘇軾展示了他獨特的感悟和情感世界,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