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 / 作者:劉克莊 |
束缊宵行十里強。
挑得詩囊。
拋了衣囊。
天寒路滑馬蹄僵。
元是王郎。
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
驚倒鄰墻。
推倒胡床。
旁觀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
|
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解釋: 《一翦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束缊宵行十里強。
挑得詩囊。
拋了衣囊。
天寒路滑馬蹄僵。
元是王郎。
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
驚倒鄰墻。
推倒胡床。
旁觀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劉克莊離開家鄉赴廣東時,在風亭夜宴上的情景。詩中以夜晚行走為背景,表達了離別和友情的情感。
首先,詩人形容自己束缊夜行,表示他在寒冷的天氣里奮力前行。他挑得滿滿的詩囊,拋開了衣囊,這里衣囊可以理解為個人物品,意味著他拋下了個人的私利,專心追求詩文的修養。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路途的艱難,天寒地滑,馬蹄僵硬。這里的元是王郎,來送劉郎,可以理解為作者劉克莊那位朋友是王郎,特意前來送他。酒過三巡,大家都醉翁之意,耳熱心熱,紛紛談論文章,交流心得。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宴會上的熱鬧場面。人們被劉克莊的才華驚倒到鄰墻,推倒了胡床。這里的胡床是指坐臥之具,推倒胡床可以理解為大家情緒高漲,情不自禁地推倒了床榻。旁觀者們為他拍手歡呼,笑著贊嘆他的豪放和疏狂。最后兩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疏狂行為的豁達態度,認為疏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整首詩以離別的情感為主線,通過描繪夜晚的行走和宴會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自由豪放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不同的場景和人物形象,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