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得生芻一束 / 作者:于結 |
比玉人應重,為芻物自輕。
向風傾弱葉,裛露示纖莖。
蒨練宜春景,芊綿對雨情。
每慚蘋藻用,多謝vK蘭榮。
孺子才雖遠,公孫策未行。
諮詢如不棄,終冀及微生。
|
|
賦得生芻一束解釋: 《賦得生芻一束》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于結。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生芻一束比玉人應重,
一束芻草應該比美玉的人更重要,
為芻物自輕向風傾弱葉,
但是芻草自卑地向風中低垂瘦弱的葉子,
裛露示纖莖展露出纖弱的莖。
蒨練宜春景,
這些脆弱的莖葉適應了春天的景色,
芊綿對雨情。
柔軟的芻草與雨水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每慚蘋藻用,
每次我都羞愧于使用華麗的飾物,
多謝vK蘭榮。
感謝蘭花的榮耀,
孺子才雖遠,
盡管有才華的年輕人遠在他鄉,
公孫策未行。
公孫策尚未展現自己的才華。
諮詢如不棄,
如果你不嫌棄我尋求你的意見,
終冀及微生。
我最終希望能夠達到像微生草一樣的境地。
這首詩詞以生芻一束為主題,通過對芻草的描寫,表達了一種謙卑自輕的情感態度。作者將美玉人與普通的芻草進行對比,認為芻草雖然微不足道,但也有它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芻草向風傾斜,莖葉纖弱,卻能適應春天的景色,與雨水有一種柔軟而特殊的關系。作者在使用華麗的飾物時感到愧疚,同時表達了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羨慕和期待。最后,作者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指導和幫助,以達到像微生草一樣的境地,即在謙虛中追求進步。
這首詩詞通過對芻草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時反映了唐代文人的一種謙虛、自省的精神風貌。詩中的意象清新自然,表達了作者對謙遜和自我反省的推崇,以及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贊賞和期待。同時,通過芻草與美玉人的對比,詩人也在暗示人們應該從平凡中尋求價值,不要輕視微小的存在。整首詩抒發了一種平凡而珍貴的情感,引發人們對于自我價值和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