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蕭曠冥會詩(蕭曠答詩) / 作者:蕭曠 |
紅蘭吐艷間夭桃,自喜尋芳數已遭。
珠珮鵲橋從此斷,遙天空恨碧云高。
|
|
與蕭曠冥會詩(蕭曠答詩)解釋: 《與蕭曠冥會詩(蕭曠答詩)》是唐代詩人蕭曠所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一種頹廢的心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感。
詩中描述了紅蘭在盛開的時候,夭桃已經凋謝,自己卻還在尋找美好的事物,表露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珠珮和鵲橋都成為了過去,只能遙望天空中碧云高處,憾恨自己無法達到那些美好的事物。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可以是:
紅蘭吐艷間夭桃,
自喜尋芳數已遭。
珠珮鵲橋從此斷,
遙天空恨碧云高。
詩意和賞析上,詩人通過對紅蘭和夭桃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紅蘭雖然盛開,但它的美麗是短暫的,而夭桃已經凋謝,代表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詩人在尋找美好事物的過程中,卻發現珠珮和鵲橋已經消失,無法再與之相會,只能遠望天空中高懸的碧云,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無法達到的憾恨之情。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頹廢感,也反映了唐代晚期文人士人生的迷茫和困頓。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無法達到的憾恨,構成了這首詩的主旨,傳達了一種消極的情緒和對生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