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宣律和尚袈裟 / 作者:張希復 |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時不鎮尼師壇。
無因蓋得龍宮地,畦里塵飛葉相殘。
|
|
詠宣律和尚袈裟解釋: 詠宣律和尚袈裟
共覆三衣中夜寒,
披時不鎮尼師壇。
無因蓋得龍宮地,
畦里塵飛葉相殘。
中文譯文:
一共覆蓋三件袈裟,中夜寒冷,
穿起來時并不能溫暖寺廟。
無法像龍宮那樣,蓋覆下底,
在畦里,塵土飛揚,落葉相互殘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希復所作,描寫了一位名叫宣律和尚的僧人的袈裟。袈裟是佛教僧人的衣物,用來示眾身份,意味著入佛門從事修道的人。詩中描述了宣律和尚的袈裟共覆蓋了三層,但寒冷的夜晚并不能給他帶來溫暖,說明宣律和尚修行的道路并不輕松。他披著袈裟,雖然在僧壇上不停地念經,但他心里并沒有得到安寧。無法覆蓋下底像龍宮那樣,顯示了宣律和尚在修行道路上的不足和努力尚未達到的高度。
詩人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了宣律和尚袈裟的凄涼和寂寞之感,以及佛教修道者一路坎坷的境遇。另外,詩中提到的畦里的塵土飛揚,葉相互殘殘,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種種艱辛、逆境和世俗紛擾。
這首詩通過宣律和尚的袈裟作為一個形象,傳達了詩人對宗教和修行道路的思考,以及對人生命運的反思。通過簡單的描寫,表達了深刻的內涵,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