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山祗園寺 / 作者:丘丹 |
東晉許徵君,西方彥上人。
生時猶定見,悟后了前因。
靈塔多年古,高僧苦行頻。
碑存才記日,藤老豈知春。
車騎歸蕭詧,云林識許詢。
千秋不相見,悟定是吾身。
|
|
蕭山祗園寺解釋: 《蕭山祗園寺》是唐代丘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晉時期有位名叫許徵君的人,
西方彥是一位出家修行的僧人。
在生前他已經看透了世事,
覺悟后明白了前世的因果。
祗園寺的靈塔歷經多年滄桑,
高僧們不斷地修行苦行。
碑文記載了才華橫溢的日子,
藤蔓老去卻不知春天的消息。
蕭詧的車騎歸來,
云林的許詢認識他。
千秋歲月過去,
覺悟已經在我身上達成。
詩意:
《蕭山祗園寺》描繪了一個東晉時期的許徵君和西方彥的故事。許徵君在生前已經看透了世間的一切,而西方彥則是一位虔誠修行的僧人。他們在祗園寺相遇,共同追求著對生命和宇宙的領悟。詩人通過描繪靈塔、苦行和碑文等元素,表達了對時間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詞最后一句表明,千秋歲月過去,覺悟已經在詩人自己身上實現,傳遞出對人生覺醒的深刻思考。
賞析:
《蕭山祗園寺》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意義。詩人通過對許徵君和西方彥的描寫,展現了他們對于人生和宇宙的探索與領悟。祗園寺的靈塔和高僧們的苦行,象征著修行者對于超越塵世的追求。碑文上才華橫溢的記錄與藤蔓老去卻不知春天的對比,凸顯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自身的覺悟,暗示著人生的領悟是一個個體的歷程。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遞出對于人生意義和覺醒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