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別薛仆射(薛平仆射出鎮浙西主禮稍薄曾留詩諷之) / 作者:平曾 |
梯山航海幾崎嶇,來謁金陵薛大夫。
毛發豎時趨劍戟,衣冠儼處拜冰壺。
誠知兩軸非珠玉,深愧三縑恤旅途。
明日過江風景好,不堪回首望勾吳。
|
|
留別薛仆射(薛平仆射出鎮浙西主禮稍薄曾留詩諷之)解釋: 留別薛仆射(薛平仆射出鎮浙西主禮稍薄曾留詩諷之)
梯山航海幾崎嶇,
來謁金陵薛大夫。
毛發豎時趨劍戟,
衣冠儼處拜冰壺。
誠知兩軸非珠玉,
深愧三縑恤旅途。
明日過江風景好,
不堪回首望勾吳。
中文譯文:
登山涉水幾經艱辛,
前來拜訪金陵的薛大夫。
頭發豎起時去迎接劍戟,
禮儀得體地向冰壺祭拜。
我真心知道,我的禮物不如珍珠玉石那么珍貴,
深感愧對路途中所受的粗糙照顧。
明天過江后,風景會很美好,
但回頭望勾吳,卻難以忍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平曾為了諷刺薛平仆射而寫的。據說薛平仆射作為浙西的主官,接待客人的禮儀稍顯輕薄,以至于平曾在他離開的時候留下了這首詩給他。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艱辛的旅途和薛平仆射淡薄的待遇,暗喻了薛平仆射對待客人的態度,表達了作者的憤慨和不滿。
詩中的“梯山航海幾崎嶇”描繪了作者艱辛的旅途,體現了作者的辛苦和付出。接下來的兩句“來謁金陵薛大夫,毛發豎時趨劍戟”則是暗喻薛平仆射的待遇,表示他對待客人時的冷漠和輕薄。最后兩句“誠知兩軸非珠玉,深愧三縑恤旅途”表示作者對于自己禮物的不足和對于路途中所受的粗糙照顧的愧疚之情。
整首詩以冷峻、凄涼的筆調,將作者對薛平仆射的不滿和憤慨表達得淋漓盡致。通過描繪作者的辛苦旅途和薛平仆射的淡薄待遇,展現了作者堅毅的個性和對于公正和誠信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具有剛直、抒發作者意愿的特點,是對權勢者的諷刺和不滿的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