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魯 / 作者:程彌綸 |
曲阜國,尼丘山。
周公邈難問,夫子猶啟關。
履風雩兮若見,游夏興兮魯顏。
天孫天孫,何為今兮學且難,負星明而東游閑閑。
|
|
懷魯解釋: 詩詞《懷魯》是唐代程彌綸的作品,詩意描繪了作者對魯國的思念之情。詩中提到了到曲阜國和尼丘山,這兩個地方分別與孔子和周公有關。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曲阜國,尼丘山。
周公邈難問,夫子猶啟關。
履風雩兮若見,游夏興兮魯顏。
天孫天孫,何為今兮學且難,
負星明而東游閑閑。
詩詞的賞析:
這首詩以對魯國的思念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孔子和魯國的景物的景仰和回憶之情。首句“曲阜國,尼丘山”點明了詩人思念的對象,與孔子和魯國的關聯。接下來的兩句“周公邈難問,夫子猶啟關”表達了詩人想要向周公請教孔子的境況,但周公已經久難尋見,而孔子卻一直保持對世界開放。
下面四句表達了詩人對魯國景物的美好回憶和向往之情。“履風雩兮若見”這句表達了詩人仿佛看到了在魯國舉行的風雨祭典,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游夏興兮魯顏”則描繪了詩人在夏天時游覽魯國的歡愉和魯國的美麗風景。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孔子的欽佩和對學習的艱難之感。“天孫天孫,何為今兮學且難”,詩人以這種句式來呼喊孔子(孔子被稱為“天孫”),表達了對教育和學習困難的思考。最后一句“負星明而東游閑閑”則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背負著知識,自由地東游,體驗世界。整首詩通過對故鄉和孔子的想念,展示了詩人對知識和教育的向往和對自由的渴望,寄托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