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游慈恩寺 / 作者:劉得仁 |
寺去幽居近,每來因采薇。
伴僧行不困,臨水語忘歸。
磬動青林晚,人驚白鷺飛。
堪嗟浮俗事,皆與道相違。
|
|
晚游慈恩寺解釋: 晚游慈恩寺
劉得仁
寺去幽居近,每來因采薇。
伴僧行不困,臨水語忘歸。
磬動青林晚,人驚白鷺飛。
堪嗟浮俗事,皆與道相違。
詩詞中文譯文:
晚上去慈恩寺游玩
寺廟離我的幽居很近,每次來這里是因為要采摘薇草。
和僧人為伴行走,不覺得疲倦,一直待到夕陽西下還沒注意到時間。
敲擊磬聲在青翠的林中回蕩,
人們驚訝地看著白鷺飛翔。
我為這浮俗的世事而嘆息,它們和道德相違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晚上去慈恩寺游玩的情景和心情。詩人住所離寺廟很近,每次來這里都是為了采摘薇草,可以推測詩人是一個熱衷于山水田園生活的人。詩人所選擇的慈恩寺離開人煙,幽靜寧和,與自然融為一體。詩人和伴僧人一起游玩,不覺得疲倦,一直待到太陽落山。這些描繪展示了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情。
詩中的“磬動青林晚,人驚白鷺飛”一句,描繪了寺廟的晚鐘聲在青翠的林中回蕩,白鷺受到驚嚇飛翔的情景。這一句中的動態與靜態相結合,表現出晚上的景色和環境。
最后兩句:“堪嗟浮俗事,皆與道相違”,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瑣事的不以為然和失望。詩人認為這些俗事與道德和精神追求相背離,值得嘆息。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與道德精神的對比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和精神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社會浮俗的失望。詩人通過與自然的親近和對道德的反思,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寂寞和追求高尚境界的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