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長安慈恩寺塔 / 作者:盧宗回 |
東方曉日上翔鸞,西轉(zhuǎn)蒼龍拂露盤。
渭水寒光搖藻井,玉峰晴色上朱闌。
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山河表里觀。
暫輟去蓬悲不定,一憑金界望長安。
|
- 當(dāng)前是第一首
- 返回百科
- 當(dāng)前是最后一首
|
登長安慈恩寺塔解釋: 《登長安慈恩寺塔》是唐代詩人盧宗回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登高望遠(yuǎn)的視角,描繪了長安城的壯麗景色。
詩意和賞析:
作者以朝陽初升的美景開篇,描繪了東方曉日上升時,神秘的翔鸞飛翔于天空的壯麗景象,接著轉(zhuǎn)向西方,蒼龍拂過青草上的露水,形象生動。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渭水閃爍的寒光,及其上方玉峰反射的晴朗色澤,令人沉浸在秀麗的景色中。
然后,詩人回頭看向長安城,他看到了參差不齊的九重宮殿和闕樓,描繪了長安的雄偉景象。然后他又轉(zhuǎn)向山河,看到了表里山川的壯麗景色。最后,詩人以悲嘆的口吻表達(dá)了暫時離開長安的愁緒,然而他仍然可以借助金界(可能指慈恩寺的高塔)望向長安,表達(dá)了對長安的無限眷戀。
這首詩充滿了美麗的景色描繪,通過對長安城和山河景色的描述,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繁榮和莊嚴(yán)。同時,詩人在最后幾句詩中的自我表達(dá)和傾訴,也透露了對家鄉(xiāng)、對過去時光的思念之情。整首詩通過具體的景色描繪和抒發(fā)情感相結(jié)合,具有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中文譯文:
東方曉日上翔鸞,
西轉(zhuǎn)蒼龍拂露盤。
渭水寒光搖藻井,
玉峰晴色上朱闌。
九重宮闕參差見,
百二山河表里觀。
暫輟去蓬悲不定,
一憑金界望長安。
登長安慈恩寺塔,朝代:唐代,作者:盧宗回,內(nèi)容:東方曉日上翔鸞,西轉(zhuǎn)蒼龍拂露盤。渭水寒光搖藻井,玉峰晴色上朱闌。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山河表里觀。暫輟去蓬悲不定,一憑金界望長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