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 / 作者:苗發 |
中歲分符典石城,兩朝趨陛謁承明。
闕下昨承歸老疏,天南今切去鄉情。
親知握手三秋別,幾杖扶身萬里行。
伯道暮年無嗣子,欲將家事托門生。
|
|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解釋: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是苗發所作的唐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中年之時分發符命,曾兩次謁見皇帝。昨日下朝已成老疏,今天南切斷故鄉情。親朋握手三秋別離,憑借拐杖行萬里路程。伯道晚年無子嗣,欲將家事托付門生。
詩意:
這首詩詞是苗發送別孫德諭罷官前往黔州的作品。詩人描述了孫德諭過去在政府中的職位和他曾經謁見皇帝的經歷。現在,孫德諭已經老去,離開了朝廷,遠離了故鄉,前往遙遠的黔州。在離別的時刻,親友們親切握手告別,孫德諭憑借拐杖踏上漫長的萬里之行。詩末提到了孫德諭晚年沒有嗣子,打算將家事托付給門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官員離開朝廷、離開故鄉的場景,展示了人生的轉折和離別的情感。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同時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了人物的形象和境遇。詩中的黔州象征著遠離京城的遙遠之地,傳達了離別的苦澀和孤獨。握手、拐杖和萬里行則展示了旅途的艱辛和離別的無奈。最后提到的門生承擔家事,暗示了傳承和責任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人生的轉折,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增添了情感的厚度。它展現了唐代詩詞的特點,即表達深情思緒和情感抒發。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傳統士人的價值觀,包括對門生的培養和家族傳承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