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圣制至長春宮登樓望稼穡之作 / 作者:蘇颋 |
帝跡奚其遠,皇符之所崇。
敬時堯務作,盡力禹稱功。
赫赫惟元后,經營自左馮。
變蕪粳稻實,流惡水泉通。
國阜猶前豹,人疲詎昔熊。
黃圖巡沃野,清吹入離宮。
是閱京坻富,仍觀都邑雄。
憑軒一何綺,積溜寫晴空。
禮節家安外,和平俗在中。
見龍垂渭北,辭雁指河東。
睿思方居鎬,宸游若飲豐。
寧夸子云從,只為獵扶風。
|
|
奉和圣制至長春宮登樓望稼穡之作解釋: 中文譯文:
《奉和圣制至長春宮登樓望稼穡之作》
帝的足跡何其遙遠,皇帝的徽號所崇尚的地方。
尊敬時代的堯賢,盡力完成禹的功績。
赫赫華清宮后,親自經營左馮宮。
改變荒蕪的田地,使粳稻實實在在,惡水泉也連通。
國家豐饒仍像以前一樣,人民疲倦也不再像過去一樣虛弱。
黃色的地圖巡視富饒的田野,輕柔的笛聲飄入道別的宮殿。
我們欣賞京城的富饒,觀看都城的雄偉。
依靠樓閣,享受美麗的景色,寫下晴朗的天空。
禮儀和家庭溫暖外在,和平和庸常存在于其中。
看到龍垂渭河北,告別遷徙的雁指向東方的河流。
睿智的思想居住在京城,皇帝的游樂就像飲酒一樣豐盈。
我們并不因夸耀隨從子云,而是為了獵取扶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對長春宮的贊美和欣喜之情。長春宮是唐代皇帝的行宮,也是皇帝觀察田野農事的地方。詩人蘇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長春宮的盛景和皇帝的治國才能。
詩中表達了對皇帝的敬意和贊揚,皇帝以聰明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讓國家豐饒富庶,人民安樂平和。同樣地,長春宮作為皇帝的行宮,也是豐富繁榮的象征。
詩人描述了長春宮的美麗景色,清吹的樂音飄過宮殿,讓人感受到宮廷的和諧和莊嚴。同時,詩中也喚起了對歷史名人的回憶,如堯、禹等。這些歷史人物的功績和賢德被用來對比當時的皇帝,突顯了皇帝的高尚品質和治理國家的能力。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體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通過描繪皇帝的遠見和顧及民生的智慧,以及集中精力經營國家的決心和勇氣,詩人呈現了長春宮的繁榮景象。同時詩中也隱含了對和平、穩定和繁榮的祝愿,體現了唐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以其美麗的描寫、深厚的情感和抒發詩人對國家治理能力和繁榮景象的贊美之情,成為了唐代宮廷詩歌中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