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 / 作者:韋蟾 |
高樹臨溪艷,低枝隔竹繁。
何須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擬折魂先斷,須看眼更昏。
誰知南陌草,卻解望王孫。
|
|
梅解釋: 《梅》是唐代詩人韋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梅花高懸在溪邊的樹上,枝條茂密,遮擋住了竹子。詩人不禁思考,為何只有桃李等花朵才能夠使人忘卻塵世的言辭。他想拔取其中一朵梅花來解脫自己的靈魂,但自己的眼睛已經(jīng)迷糊看不清楚了。于是他發(fā)現(xiàn)只有南陌上的一片青草,才能夠滿足他對王孫的向往。
中文譯文:
高高的樹枝垂掛在溪水邊,鮮艷的梅花開滿整株樹枝。
低低的枝條擋住了竹子的繁茂。
為什么我們只有桃李等花朵時才能夠忘卻紛擾的世事。
我欲采摘一枝梅花,但我先折斷了我的靈魂,我的眼睛也漸漸昏迷。
誰知道南陌上的一片草地才是我對王孫的期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梅花為主題,借意表達了詩人對于靈魂的追求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人觀察到梅花高懸在溪邊的樹上,枝條繁茂,給人一種艷麗的景象。但他卻反思,為何只有桃李等花朵才能讓人忘卻塵世之言。詩人渴望采摘一朵梅花來解脫自己的靈魂,但他的視力已經(jīng)模糊,無法清晰辨認。最后,詩人發(fā)現(xiàn)只有南陌上的一片青草,才能夠滿足他對王孫的向往之情。
整首詩詞以梅花為主題,通過描寫梅花的美麗及與其他花卉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于內(nèi)心世界的追尋。詩人通過對梅花和自身的反思,使詩詞增加了一層意境,帶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和共鳴。此詩語言簡練,寥寥數(shù)詞中蘊含深深的哲理和美感,給人以啟迪和震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