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怨詩三首 / 作者:李暇 |
羅敷初總髻,蕙芳正嬌小。
月落始歸船,春眠恒著曉。
何處期郎游,小苑花臺間。
相憶不可見,且復乘月還。
別來花照路,別后露垂葉。
歌舞須及時,如何坐悲妾。
|
|
相和歌辭·怨詩三首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羅敷初總髻,蕙芳正嬌小。
羅敷初次結起發髻,姿容嬌小美麗。
月落始歸船,春眠恒著曉。
月亮落下,才帶領船歸家;春天的睡夢總是難以離開拂曉。
何處期郎游,小苑花臺間。
不知在何處等待心愛的人來游玩,在小花園的花臺之間。
相憶不可見,且復乘月還。
思念難以實現,只能乘月返航。
別來花照路,別后露垂葉。
離別時,鮮花照亮道路,分別后,露水滴垂下葉子。
歌舞須及時,如何坐悲妾。
歌舞應該及時享樂,怎能坐在這里痛苦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女子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描述了女子初次發髻整理的情景,形容了她嬌小美麗的容貌和性格;描繪了她等待心愛之人來游玩的心情和對相見的期盼;暗示了她對心愛之人思念之深,連乘月返航都不能滿足。在詩的結尾,詩人用別花和露垂葉來象征離別的痛苦和思念的滋味。最后一句表達了女子的矛盾情感,她渴望快樂的歌舞卻因思念而坐在悲傷之中。
整首詩詞以細膩而委婉的筆觸刻畫了女子的情感,打動人心。同時,詩人運用了花、月、露等自然意象,使詩詞更具有畫面感和意境美。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女子的心情和情感矛盾,抒發了女子對愛情的渴望、思念和無奈,使人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