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古東飛伯勞歌 / 作者:李暇 |
秦王龍劍燕后琴,珊瑚寶匣鏤雙心。
誰家女兒抱香枕,開衾滅燭愿侍寢。
瓊窗半上金鏤幬,輕羅掩面不遮羞。
青綺幃中坐相憶,紅鸞鏡里見愁色。
檐花照月鶯對棲,空將可憐暗中啼。
|
|
擬古東飛伯勞歌解釋: 《擬古東飛伯勞歌》是唐代李暇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古代宮廷中的畫面,描述了皇帝和妃子之間的愛情和情愫。
中文譯文:
秦王手握龍劍,燕后琴音如泣。寶匣中的珊瑚鏤刻著兩顆相連的心。那位公主,枕著香袋,愿意陪伴皇帝入睡,手掩面,不愿蒙羞。她坐在瓊窗旁,金絲帷帳只遮住了一半。她用輕柔的羅帳遮住了自己的臉,不讓人見到她的愁苦。鶯鳥停在檐花上,對著月亮歌唱,仿佛能夠體會到那公主在暗中的啼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清代宮廷中的一段愛情故事,展示了皇帝和妃子之間的深情和糾結。皇帝手持龍劍,象征著他的權勢和威嚴,而妃子則擁有一顆敏感而柔軟的心靈,她被描繪成年輕美麗、溫柔可愛。詩中通過描繪細致的景物描寫和細膩的情感描寫,刻畫了妃子對皇帝深深的愛意和對難以如愿的悲傷。鶯鳥的歌唱與妃子的啼泣相呼應,形成了詩的點睛之筆,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絲哀怨和憂傷之感。
這首詩以舊體詩的形式表達出作者對愛情和宮廷生活的思考和描繪,妃子的形象充滿了纖細的柔情和無盡的憂郁,而皇帝則是剛強和權勢的象征。整首詩流暢自然,情感真摯,文字工藝精湛。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緒的表達,讓人深受感動。這首詩詞既展示了作者李暇的才華,又反映了唐代宮廷生活和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