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作 / 作者:處默 |
席簾高卷枕高欹,門掩垂蘿蘸碧溪。
閑把史書眠一覺,起來山日過松西。
|
|
山中作解釋: 山中作
席簾高卷枕高欹,
門掩垂蘿蘸碧溪。
閑把史書眠一覺,
起來山日過松西。
譯文:
在山中作詩
席簾卷得高高的,枕頭也高高的倚著,
門緊閉,垂下的蘿蘸濕了碧綠的溪水。
閑來把史書拿起,然后睡一覺,
醒來時已是山里的太陽從松樹的西邊過去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來自唐代作家處默,通過描寫山中的環境和自身的的愜意狀態,表達了詩人對閑適自在、世外桃源的向往和追求。詩人以簡潔的詞句,展示了山中之景,如席簾高卷、門掩垂蘿,極富生動力而美感。席簾高卷,枕高欹,表明詩人不受外界干擾,獨處山中,安靜地寫作。門掩垂蘿蘸碧溪,描繪了山中幽靜的環境,使詩人能夠沉浸其中,得到心靈的安慰和滋養。
詩中的“史書”是指歷史書籍,詩人閑來無事,抓住書中的故事,放松心情,忘卻塵世煩惱,沉浸在自己創造的世界里,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詩人在閱讀中入眠,經歷了一段寧靜和安詳的時光。
而當詩人從睡夢中醒來時,山中的陽光已經經過了松樹的西邊,意味著時光已過去,生活在山中的日子已經悄然流逝。這個過程也象征著人生的瞬息即逝。通過描寫時間的流逝,詩人表達了對時光寶貴性的感慨,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短暫性的思考。
總體上,詩人通過描寫山中環境和自身的情感變化,表達了對于寧靜、自由、遠離世俗的向往,同時對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性有一種深深的思考。這首詩具有優美的意境,給人帶來寧靜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