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燈 / 作者:張蕭遠 |
十萬人家火燭光,門門開處見紅妝。
歌鐘喧夜更漏暗,羅綺滿街塵土香。
星宿別從天畔出,蓮花不向水中芳。
寶釵驟馬多遺落,依舊明朝在路傍。
|
|
觀燈解釋: 《觀燈》是唐代張蕭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萬人家火燭光,
門門開處見紅妝。
歌鐘喧夜更漏暗,
羅綺滿街塵土香。
星宿別從天畔出,
蓮花不向水中芳。
寶釵驟馬多遺落,
依舊明朝在路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熱鬧喜慶的場面,以描述燈會的盛況為主題。燈會是唐代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人們在夜晚點亮燈籠,歡慶節日或慶祝喜事。詩中通過描繪燈會的熱鬧景象,表現了人們的歡樂和喜慶心情。
賞析:
1.詩的開頭十分引人注目,"十萬人家火燭光"一句,形象地表現了燈會的繁華景象,燈光的明亮如同星星點點,照亮了千家萬戶。
2."門門開處見紅妝"揭示了燈會時人們家家戶戶都擺出了紅色的裝飾,紅妝象征著喜慶和吉祥。
3."歌鐘喧夜更漏暗"表達了整個夜晚燈會的喧鬧聲,歌聲和鐘聲此起彼伏,更漏的聲音也被掩蓋,暗示了時間的流逝。
4."羅綺滿街塵土香"這句描繪了燈會上人們穿著華麗的羅綺服飾,香氣在街上彌漫,讓人們沉浸在美好的氛圍中。
5."星宿別從天畔出,蓮花不向水中芳"這兩句意味深長。星宿本應出現在天空中,蓮花本應盛開在水中,但在燈會的繁華中,它們都離開了自己本來的位置,顯示出燈會的獨特之處。
6."寶釵驟馬多遺落,依舊明朝在路傍"這兩句表達了燈會的短暫性,寶釵、驟馬等物品雖然可能在燈會結束后被遺落,但明天早上又將重新在路邊出現,意味著燈會的持續性和循環性。
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細節的把握,展現了燈會的熱鬧景象,以及人們喜慶、歡樂的心情。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這首詩不僅展示了唐代燈會的特點,也傳遞了作者對繁華喜慶的場景的喜愛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