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薦福寺應制(一作劉憲詩) / 作者:蕭至忠 |
地靈傳景福,天駕儼鉤陳。
佳哉藩邸舊,赫矣梵宮新。
香塔魚山下,禪堂雁水濱。
珠幡映白日,鏡殿寫青春。
甚歡延故吏,大覺拯生人。
幸承歌頌末,長奉屬車塵。
|
|
薦福寺應制(一作劉憲詩)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薦福寺應制》(一作劉憲詩)
地靈傳景福,天駕儼鉤陳。
佳哉藩邸舊,赫矣梵宮新。
香塔魚山下,禪堂雁水濱。
珠幡映白日,鏡殿寫青春。
甚歡延故吏,大覺拯生人。
幸承歌頌末,長奉屬車塵。
詩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薦福寺的景色和氛圍的贊美。詩人把薦福寺形容為地靈傳遞景福的地方,天帝坐車降臨此處,使得這座廟宇顯得莊嚴肅穆。詩人對薦福寺的歷史和現狀都贊嘆不已,稱其為既宜人居的佳園,又布滿神圣氣息的梵宮。在佛塔下,有魚游動的山水,禪堂則建在雁水邊,形成了寧靜和諧的景象。珠幡反射著白日的光輝,鏡殿則折射出青春的容顏。詩人歡迎曾經的官員前來拜訪,同時也希望薦福寺能夠普度更多的眾生。詩人慶幸自己能夠歌頌薦福寺的美景和功德,長期以來一直臣屬于皇家,屬車前行。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薦福寺的景色和莊嚴肅穆之氣,展現了對佛教廟宇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詩人通過用詞精確、意象鮮明的手法,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薦福寺的美景與和諧。詩人還表達了自己對佛教教義的認同,希望通過歌頌薦福寺的美景和推崇佛法來普度眾生,拯救人心。整首詩描繪了一幅莊嚴肅穆、寧靜和諧的佛教場景,讓人感受到宗教信仰所帶來的慰藉和心靈的凈化。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佛教的敬仰與推崇,以及皇權的附屬與效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