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無西耗(一作李宣遠詩) / 作者:李敬方 |
遠戎兵壓境,遷客淚橫襟。
烽候驚春塞,縲囚困越吟。
自憐牛馬走,未識犬羊心。
一月無消息,西看日又沈。
|
|
近無西耗(一作李宣遠詩)解釋: 《近無西耗(一作李宣遠詩)》是唐代詩人李敬方所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西北邊境上的戰爭景象,以及作為遷徙流亡者的痛苦心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遠方的邊境戰爭正盛,作為遷徙流亡者,我的淚水濕透了胸襟。戰爭的烽火警醒了春天的邊塞,囚禁中的我只能吟唱越國的悲鳴。我悲嘆自己無法像牛馬一樣逍遙自在,更無法理解狗羊們的選擇。整整一個月沒有消息,我向西方望去,太陽已經沉沒。
詩意:
這首詩詞以戰爭為背景,通過描寫遷徙流亡者的苦痛和對祖國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戰亂和流離失所的痛苦體驗。詩中融入了對自由和安寧的向往,以及對戰爭帶來的傷害和不幸的深切感受。
賞析:
《近無西耗(一作李宣遠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戰亂時期的邊疆景象和個人的心境。詩人運用了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將遷徙者的悲苦與戰爭的殘酷相結合,展現了邊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困境。
詩詞中的"遠戎兵壓境"表達了戰爭迫在眉睫的緊迫感,"遷客淚橫襟"則揭示了流離失所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烽候驚春塞"以烽火警示春天的邊塞,突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生活的破壞。"縲囚困越吟"表達了詩人在囚禁中吟唱越國悲歌,傳達了對祖國的思念和對戰亂的反思。
詩詞最后幾句"自憐牛馬走,未識犬羊心。一月無消息,西看日又沈"表達了詩人內心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家園和親人無法得到消息的焦慮與憂傷。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力量的語言,深刻地揭示了戰亂時期邊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同時,它也反映了詩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其真實的情感和對人性的思考,使讀者在感受痛苦的同時,也對戰爭的惡果和和平的珍貴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