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馱引 / 作者:馮涓 |
昂藏大步蠶叢國,曲頸微伸高九尺。
卓女窺窗莫我知,嚴仙據(jù)案何曾識。
自古皆傳蜀道難,爾何能過拔蛇山。
忽驚登得雞翁磧,又恐礙著鹿頭關。
|
|
蜀馱引解釋: 《蜀馱引》是唐代詩人馮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蜀馱引
昂藏大步蠶叢國,
曲頸微伸高九尺。
卓女窺窗莫我知,
嚴仙據(jù)案何曾識。
自古皆傳蜀道難,
爾何能過拔蛇山。
忽驚登得雞翁磧,
又恐礙著鹿頭關。
中文譯文:
蜀馱引,傲然行走在茂密的蠶叢之國,
馱馴馬頸微微伸展,高聳九尺。
高貴的女子窺視窗外,卻不知道我,
崇高的仙人依靠案幾,從未認識過我。
自古以來,蜀道一直被傳為艱難險阻,
你又如何能夠越過拔蛇山?
突然驚醒于登上雞翁磧之上,
又擔心被阻礙于鹿頭關之間。
詩意和賞析:
《蜀馱引》通過描繪一個行走在蠶叢之國的高聳馱馬,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蜀馱引者象征著作者自己,他高傲地行走于眾人之間,卻被人們所忽視和無知。卓女和嚴仙則代表社會上的高貴人物,他們對于蜀馱引者的存在并沒有留意,也從未真正了解過他。這種被忽視和無法被理解的境遇,使得蜀馱引者感到孤獨和無奈。
詩中提到的蜀道、拔蛇山、雞翁磧和鹿頭關,都是地理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象征著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蜀道被形容為自古以來就艱難險阻的道路,而拔蛇山、雞翁磧和鹿頭關則進一步強調(diào)了艱險的程度。作者以自身為例,提出了一個反問,即自己又如何能夠越過這些困難,充滿了無奈和無力感。
整首詩以簡潔而雄渾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獨和困惑,通過對難以逾越的障礙的表現(xiàn),抒發(fā)了對于人生困境的思考和疑問。詩中的形象描繪生動鮮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通過對社會和人生的難題的反思,也引發(fā)了讀者對于生命意義和人生抉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