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峽船具詩 / 作者:王周 |
用之大曰櫓,冠乎小者楫。
通津既能濟,巨浸即橫涉。
身之使者頰,虎之拏者爪。
魚之撥者鬣,弩之進者筴.
此實為相須,相須航一葉。
|
|
志峽船具詩解釋: 詩詞《志峽船具詩·櫓》是唐代詩人王周所作。詩意表達了櫓與楫的不同功能和作用,以及船與水的互相依存的關系。
詩中提到,櫓作為船上的大動力器械,起到航行的作用;而楫則是小器械,用于行船或劃槳。櫓能夠渡過通津,就能夠橫渡巨浸的大河。王周通過對櫓和楫的描寫,展示了水路交通的重要性和船舶的必要性。
詩中還涉及到了一系列與動物和武器相關的詞語。將船的行進比喻為“身之使者”,比喻為“虎之拏者”,比喻為“魚之撥者”,比喻為“弩之進者”,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櫓和楫的作用。
最后兩句“此實為相須,相須航一葉”,表達了櫓和楫的互相依存,也表達了船舶在水上行駛需要各種器具的配合和協調的意義。
通過這首詩,王周展示了對船舶和水路交通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航行工具的贊美。他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描繪出櫓和楫在水上航行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船舶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