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南太守以猿兒為寄作詩答之(得之黔中,生即頭白) / 作者:王周 |
虞人初獲酉江西,長臂難將意馬齊。
今日未啼頭已白,不堪深入白云啼。
|
|
施南太守以猿兒為寄作詩答之(得之黔中,生即頭白)解釋: 施南太守以猿兒為寄作詩答之
(得之黔中,生即頭白)
巴山夜雨潤云屏,
虞衡修翼在長松。
篋中送我黔中物,
白猿愁啼古木中。
譯文:
施南太守以猿兒為寄作詩答之(得之黔中,生即頭白)
巴山夜雨滋潤著云層,
虞衡修整著翅膀在高大的松樹上。
我從箱子里取出黔中的禮物,
白猿愁苦地啼鳴在古老的樹木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周給施南太守的答詩。施南太守以一只白猿作為禮物寄給王周,讓他寫詩作答。王周通過詩歌描繪了巴山夜雨潮濕了云層,虞衡修整著翅膀留在高大的松樹上的景象。他表示自己從箱子中取出了施南太守送來的黔中特產(chǎn),卻聽到一只白猿在古老的樹木間愁苦地啼鳴。
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借白猿的啼鳴反襯了詩人內(nèi)心的愁苦和無奈。白猿作為一種珍貴的動物,被太守贈送給詩人,本應(yīng)帶來喜悅和歡樂,但詩人卻聽到了這只白猿的悲鳴,讓他感到心情沉重。這也暗示詩人對時(shí)光流轉(zhuǎn)、歲月磨蝕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寓意深遠(yuǎn)的畫面,既有美的形象,又有詩人的內(nèi)心獨(dú)白,給人以思考和聯(lián)想的空間。通過自然景象和對猿兒的描繪,將詩人的心情和思想表達(dá)得淋漓盡致,也展現(xiàn)了唐代詩人以自然景觀來抒發(fā)情感和思索人生的特點(diǎn)。整首詩給人以深深的詩意觸動和想象空間,令人不禁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