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惠補闕 / 作者:林寬 |
詔下搜巖野,高人入竹林。
長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
清俸供僧盡,滄洲寄跡深。
東門有歸路,徒自棄華簪。
|
|
送惠補闕解釋: 《送惠補闕》是唐代詩人林寬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皇帝頒詔命令去搜尋山谷和野外,高人們離開繁忙的世間進入竹林中。長期以來,他因為堅持忠言而遭受忽視,于是決定離開官場。將所有清俸都供養給僧侶,去一個滄桑的地方謀求安身之所。在東門,有一條回家的路;他放下華麗的發髻,只身離去。
詩意:《送惠補闕》描繪了一位官員離開官場、追求自由、追求心靈的回歸的故事。詩中通過對高人離開繁忙的世間進入竹林、供養僧侶、放棄華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世俗虛浮的厭倦,追求內心寧靜與真實自我的愿望。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富有哲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棄和追求心靈自由的向往。通過離開官場,供養僧侶,放棄華麗的發髻等形象描寫,詩人成功地表達了自己對世俗虛榮的厭倦,對心靈寧靜與真實自我的追求。整首詩節奏明快,意境深遠,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傲和倔強,給人一種平和而深遠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高人追求真實和自由的行動,表達了自己對于官場和名利的厭倦和不屑,詩中的高人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樣,代表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理想形象。全詩以道家的哲學觀念,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對于真實自我的追求和至高目標,以及對功名利祿等世俗榮辱的蔑視。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追求真實自我的力量和對世俗虛榮的無奈和失望,也引發了人們對內心真實自我的追求和對功名利祿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