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凈居寺 / 作者:蘇軾 |
十載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不悟俗緣在,失身蹈危機。
刑名非夙學,陷阱損積威。
遂恐生死隔,永與云山違。
今日復何日,芒鞋自輕飛。
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涕揮。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愿從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鐘聲自送客,出谷猶依依。
回首吾家山,歲晚將焉歸。
|
|
游凈居寺解釋:
《游凈居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載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我游歷名山已經十年,親手制作了適合山中穿著的服裝。
愿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我希望能完成婚嫁之約,與我的伴侶共度晚年。
不悟俗緣在,失身蹈危機。
我沒有意識到世俗的紛擾依然存在,陷入了身心的危機之中。
刑名非夙學,陷阱損積威。
我并非早年學習法律,陷入陷阱損害了我的威望。
遂恐生死隔,永與云山違。
因此我擔心生死的隔閡,永遠與云山(禪修之地)失去聯系。
今日復何日,芒鞋自輕飛。
今天再次離開,何時才能輕松地飛翔?
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涕揮。
我向佛祖和神明行禮,抬頭含淚告別。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靈山的會面還未結束,八方神明的光輝依然閃耀。
愿從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我希望能夠去拜訪佛祖和神明,洗滌心靈中的種種罪過。
徘徊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我在竹溪間徘徊,月光清輝下,空山中青翠的竹葉搖曳著煙霧般的迷離。
鐘聲自送客,出谷猶依依。
鐘聲自動送別客人,我離開山谷時仍然依依不舍。
回首吾家山,歲晚將焉歸。
回首望著我故鄉的山,晚年即將歸來。
這首詩詞以游山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禪修的向往。他游歷名山十年,自制山中衣,表現出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紛擾世俗的厭倦。他希望能夠與伴侶共度晚年,但意識到俗世的誘惑和陷阱,損害了他的聲譽和威望。他擔憂生死的隔閡,希望能夠回到禪修的山中。詩中還表現了他對佛祖和神明的虔誠,希望能夠凈化心靈,洗凈前世的罪孽。最后,他在竹溪間徘徊,觀賞著月光下清幽的景色,離開時依依不舍,回首故鄉的山,期待著晚年的歸來。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人生的思索和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凈化,同時也抒發了對山水自然的熱愛和對禪修境界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內心感受,詩詞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憧憬和對禪修境界的追求。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世俗的失望和對名利的矛盾心態。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內心追求的表達,以及對禪修和自然的向往,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禪意思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