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道者朝見后歸山 / 作者:殷文圭 |
暫隨蒲帛謁金鑾,蕭灑風儀傲漢官。
天馬難將朱索絆,海鰲寧覺碧濤寬。
松壇月作尊前伴,竹篋書為教外歡。
神鼎已乾龍虎伏,一條真氣出云端。
|
|
送道者朝見后歸山解釋: 送道者朝見后歸山
暫隨蒲帛謁金鑾,
蕭灑風儀傲漢官。
天馬難將朱索絆,
海鰲寧覺碧濤寬。
松壇月作尊前伴,
竹篋書為教外歡。
神鼎已乾龍虎伏,
一條真氣出云端。
詩詞的中文譯文:
暫時跟隨御服前往謁見皇帝,
風姿傲然,超然于世俗之上。
天馬難以束縛住朱轉,
海鰲亦覺得碧波寬廣。
在松壇上的月亮作為酒器陪伴,
書在竹篋中,為了外來的歡樂。
神鼎已經煉成,龍虎已經屈服,
一縷真氣從云端中升騰而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殷文圭的作品,描寫了一位道士離開朝廷回歸山林的場景。詩人通過對道士經歷的描繪,表達了對追求內心自由和超脫的向往和贊美。
首先,詩人以"蒲帛"指代御服,"金鑾"指代皇帝,說明道士曾暫時加入朝廷,謁見皇帝。然而,他并不為權勢所迷惑,仍然保持著自由、豁達的風儀,超然于一切世俗之上。
詩中描繪了道士離開朝廷后回歸山林的自由與舒適。"天馬"難以捆綁住朱轉,"海鰲"也覺得碧波寬廣,表達了道士欣然回歸自然之美的心態。"松壇"上的"月"作為酒器陪伴,"竹篋"中的書則代表著對外來的歡樂和知識的拒絕。
最后,詩人描述了道士已經修煉成的"神鼎",預示著他已經獲得了超凡的力量,而"真氣"在云端中升騰而起,象征著道士已經達到了達人的境地。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道士追求自由和返璞歸真的崇敬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對追求內心真理的向往。全詩氣勢恢宏,意境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