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 作者:子蘭 |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
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
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
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
|
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
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
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
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子蘭創作的,描述了一個游客在長城下,馬在長城洞窟處停下來喝水的情景。馬嘶聲中似乎聞到了水中殘留的血腥味,這是因為長城被稱為萬里長城,曾經發生了很多戰爭,戰斗中有無數亡魂殞命于此。長城內終年流淌的泉水,本應清澈明亮,卻始終無法洗凈在長城上的血跡,也無法洗去亡靈的冤屈。
作者通過將骨骸比作流水,表達了他們渴望水能洗凈長城上的罪惡和不公,使已逝的英魂得以安息。但這唯一能夠流動的只是空虛的聲音,像是說了一段無意義的話語。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長城下的景象,同時傳達了詩人對歷史和戰爭的思考,以及對和平與人性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