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舍利宿定普巖 / 作者:孔德紹 |
仁祠表虛曠,祇園展肅恭。
棲息翠微嶺,登頓白云峰。
映流看夜月,臨峰聽曉鐘。
澗芳十步草,崖陰百丈松。
蕭然遙路絕,無復市朝蹤。
|
|
送舍利宿定普巖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別住持宿定普巖,仁祠顯得虛曠,祇園展現莊重恭敬。棲息在翠微嶺,攀登到白云峰。借著溪水映照看夜晚的月亮,站在山峰上聽著晨鐘。澗中的芳草只需十步,崖下的松樹有百丈高。令人感到蕭然寂靜,遙遠的路斷了,不再有朝廷的蹤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孔德紹寫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一個名叫宿定普巖的住持。詩中描繪了仁祠的虛曠和祇園的莊重恭敬,以及他在翠微嶺棲息和白云峰登頂的景象。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觀來表達對離別的感傷,映流看夜月、臨峰聽曉鐘,給人一種寧靜而悠遠的美感。
詩中表達了時光荏苒,離別無常的感慨。詩人感嘆自己的行程遙遠,而且永遠無法回到市朝,失去了曾經的榮耀和地位。整首詩節奏平緩,清雅自然,展現了唐代山水詩的風貌。
總之,這首詩以離別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山水景觀來表達對時光流轉和離別的感慨,流露出詩人對官場榮耀的遺憾和對寧靜自然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