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驪山高頂寓目 / 作者:李顯 |
四郊秦漢國,八水帝王都。
閶闔雄里閈,城闕壯規模。
貫渭稱天邑,含岐實奧區。
金門披玉館,因此識皇圖。
|
|
登驪山高頂寓目解釋: 登驪山高頂寓目
岱宗夫如何?驪山頂上寓目。
下望西都,八水帝王之都。
閶闔雄麗的里悶,城闕壯麗的規模。
貫渭稱天的邑,含岐實在幽區。
金門披玉館,因此認識了皇圖。
中文譯文:
登上驪山高頂凝視
哪位神仙是如此高傲?我在驪山頂上凝視。
往下望去是西京,八條水流經帝王之都。
里悶中閶闔麗奇,規模大得壯麗龐大。
貫穿渭水被譽為天邑,岐山丘陵真是幽隱之區。
金門敞開玉館,因此我認識了皇圖。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登上驪山高處,俯瞰著西京的景象。西京是秦漢時期的都城,規模宏大,雄偉壯麗。作者描述了閶闔麗奇的城市景觀,以及渭水貫穿其中,被稱為天邑。同時,作者也提到了岐山的幽隱之美。最后,詩人說他通過金門打開的玉館,認識了帝王的謀略和政治圖謀。整首詩以縱覽西京的視角,展示了帝都的宏偉和壯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敬仰帝王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驪山高處登臨西京的景色,展現了秦漢時期都城的壯麗與雄偉。作者運用宏大的詞藻,多次使用形容詞來描繪城市的規模和景觀,增加了詩的氣勢。同時,通過描繪渭水和岐山的幽隱之美,給詩增添了一絲寧靜和神秘感。最后,作者通過金門披玉館來展現自己對帝王陰謀和政治圖謀的敬佩,體現出作者對帝王的崇敬之情。整首詩以壯麗的城市景觀為背景,通過描寫和贊美,展示了唐代帝都的雄偉與莊嚴,表達了作者的景仰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