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友人下第歸越 / 作者:李頻 |
歸意隨流水,江湖共在東。
山陰何處去,草際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聲曉夢中。
雖為半年客,便是往來鴻。
|
|
送友人下第歸越解釋: 《送友人下第歸越》
歸意隨流水,江湖共在東。
山陰何處去,草際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聲曉夢中。
雖為半年客,便是往來鴻。
中文譯文:
友人離去的心情隨著流水一起回歸故土,我們共同在江湖東去。
山陰的去向何方,只有草際上的片帆可通曉。
雨色中夾雜著春天的憂傷,在潮水聲中夜晚醒來如在夢里。
雖然只是短暫的客居半年,但就如同往來的鴻鵠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頻寫給友人的一首離別詩,反映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和離別的愁緒。詩中運用了平淡的語言,表達了歸途中的心情和離愁別緒。
首句“歸意隨流水,江湖共在東。”以比喻的手法表達了友人離開的心情隨著流水一起回歸故土,而作者和友人共同在江湖東游。這里的“歸意”代表了友人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與流水的歸宿相對應。
第二句“山陰何處去,草際片帆通。”描繪了友人離去的目的地不確定,只有片帆才甚至可以通曉。這里的“山陰”可以理解為友人的歸途,同時也代表了友人渴望回到家鄉的心情。
第三句“雨色春愁里,潮聲曉夢中。”通過雨色春天的描寫,表達了友人離別的愁悶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潮聲代表了友人方向的歸途,與曉夢相對應,增加了離愁別緒的意境。
最后一句“雖為半年客,便是往來鴻。”表達了友人雖然只是短暫的客居半年,但對于友人和作者之間的情誼,就如同往來的鴻鵠一樣,無論距離有多遠,都能保持聯系。
整首詩通過對友人離別的描寫和對離愁別緒的抒發,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和思念之情。詩詞平實而真摯,情感真切,給人以離別的感傷和思鄉的思緒。 |
|